您好!欢迎访问德尔塔仪器官方网站
应用解决方案

楼梯机疲劳寿命试验机

楼梯机疲劳寿命试验机,针对楼梯机踏板、踏板支撑结构、机身框架等关键部位,测试其在静态载荷下的最大屈服强度及结构稳定性。模拟真人长期上、下爬楼的动态载荷循环,测试楼梯机踏板、传动系统(如链条、齿轮)、电机等部件的疲劳寿命,以及整机连续运行的耐久性。满足GB 17498.1-2008 《健身器材 第 1 部分:通用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关于有氧健身器材“载荷疲劳测试”的相关规定。
  • 产品参数
  • 性能特点
  • 适用标准
  • 一、试验机整体结构设计

    试验机采用 “固定平台 + 模拟加载系统 + 步态模拟机构 + 数据采集控制单元” 的一体化结构,整体尺寸约 3000mm×1800mm×2200mm(长 × 宽 × 高),具体组成如下:


    结构模块

    核心功能

    关键部件

    固定平台

    固定被测试楼梯机,确保测试过程中设备无位移、无晃动

    高强度钢结构框架、可调节定位夹具(适配不同型号楼梯机)、防滑减震垫

    模拟加载系统

    输出静态 / 动态载荷,模拟人体对踏板的压力

    伺服电动缸(最大载荷 200kg,载荷精度 ±1%)、压力传感器(量程 0-200kg,精度 0.1% FS)

    步态模拟机构

    模拟真人上下爬楼的踏板接触轨迹、步频

    多自由度机械臂(可实现升降、前后平移,动作精度   ±0.5mm)、步进电机(步频调节范围 30-120 步 / min)

    数据采集控制单元

    控制设备运行、采集测试数据、实现人机交互

    采用 PLC程序控制操作、触摸屏(10 英寸,支持参数设置与数据显示)、数据采集卡(采样频率 100Hz)


    二、静态载荷测试方案

    (一)测试内容

    针对楼梯机踏板、踏板支撑结构、机身框架等关键部位,测试其在静态载荷下的最大屈服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二)测试步骤

    1.   设备固定:将被测试楼梯机通过定位夹具固定在试验机固定平台上,调整设备水平度,确保与模拟加载系统对齐。

    2.   参数设置:在触摸屏上设置静态载荷参数,包括加载点(踏板中心、踏板边缘)、载荷等级(50kg、100kg、150kg、200kg,对应不同体重人群极限载荷)、保压时间(每个载荷等级保压 10 min )。

    3.   载荷施加:通过伺服电动缸缓慢施加静态载荷,压力传感器实时反馈载荷值,确保载荷稳定在设定值。

    4.   数据采集:利用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精度 ±0.01mm)采集加载点的变形量,同步记录载荷值与变形数据,生成静态载荷 - 变形曲线。

    5.   结果判定:若某载荷等级下结构出现永久变形、裂纹或异响,判定为结构失效,记录失效载荷;若所有载荷等级均无异常,判定静态强度合格。




  • 三、动态载荷疲劳寿命及耐久性测试方案


    (一)测试内容

    模拟真人长期上、下爬楼的动态载荷循环,测试楼梯机踏板、传动系统(如链条、齿轮)、电机等部件的疲劳寿命,以及整机连续运行的耐久性。


    (二)测试参数设定

    测试指标

    参数范围

    设定依据

    动态载荷波形

    正弦波 / 梯形波(模拟人体踩压 - 释放过程)

    真人爬楼时踏板受力曲线拟合结果

    载荷峰值

    50-150kg(可调节,对应常规体重人群动态载荷)

    成年人行走时踏板瞬时压力约为体重的   1.2-1.5 倍

    循环次数

    10 万 - 100 万次(分 5 个阶段,每 20 万次停机检查一次)

    楼梯机常规使用年限(5 年)内的预估总使用次数

    步频

    60-90 步 / 分钟(常规爬楼步频)

    市场调研中用户常用步频范围

    连续运行时间

    每天 8 小时(模拟商业场所日均使用时长)

    健身房等场景设备实际使用情况


    (三)测试步骤
    1.   步态校准:通过多自由度机械臂模拟真人爬楼轨迹(踏板升降高度 15-25cm,前后平移距离 30-40cm,适配不同楼梯机踏板间距),调整机械臂动作与楼梯机踏板运动节奏匹配,确保接触位置精准。

    2.   动态加载:启动伺服电动缸与步进电机,按照设定的载荷波形、峰值、步频输出动态载荷,实现 “踩压 - 释放 - 移位” 的循环动作,模拟连续爬楼过程。

    3.   数据采集:实时采集以下数据:

    载荷数据:压力传感器记录每次循环的载荷峰值、谷值,监测载荷稳定性;

    运行数据:编码器记录踏板转速、电机电流,判断传动系统与电机运行状态;

    故障数据:若出现载荷波动超 ±5%、电机电流异常升高(超过额定电流 1.2 倍)、机械异响等情况,设备自动记录故障时间与故障参数。


  • 符合标准:
    GB 17498.1-2008 《健身器材 第 1 部分:通用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关于有氧健身器材“载荷疲劳测试”的相关规定。

销售热线:0769-83110798

技术咨询:18128028677

应用解决方案

  • GB 811-2022头盔检测设备解决方案

    东莞市高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是集检测设备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ISO三体系认证,拥有多项仪器发明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司旗下品牌“Delta德尔塔仪器”专注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检测设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以及检测实验室辅导和规划。针对头盔视野、刚度性能、佩戴装置强度、固定装置稳定性、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表面凸起结构剪切力及摩擦力以及护目镜性能等关键指标,为客户提供数据准确、性能稳定的头盔检测设备,严格遵循GB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和GB 24429-2009《运动头盔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保证头盔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
  • GB/T 40086-2021仿真冰场检验项目及检测设备清单

    为了让大家更好开展仿真冰场检测任务工作,现Delta德尔塔仪器整理了GB/T 40086-2021标准下的仿真冰场检验项目及检测设备清单如下。
  • 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专用仪器设备推荐清单

    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专用仪器设备推荐清单,包括通用检验实验室(物理检验实验室、化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学评价检验实验室、电气安全检验实验室、电磁兼容检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检验实验室),专业检验实验室(有源植入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麻醉和呼吸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牙科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机电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医院硬件设备检验实验室、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无源植入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眼科和光学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计划生育检验实验室、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残障人康复辅具检验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用辐射医疗器械检验实验室)等仪器设备。
  • 锂电池安全性能自动化测试系统

    锂电池安全性能自动化测试系统,通过软件控制机器人,自动完成样品到各种锂电池安全性能间隔从设备的装卸更换,并通过对设备的远程通讯及控制,自动输出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该系统的成功研发,突破性地实现了检测环境健康安全、测试效率及质量的同步提升。

资讯中心

  • 符合 CNAS 要求的无人机风墙测试系统实验室建设实践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崛起,无人机在物流、巡检、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抗风性能直接决定作业安全与任务成功率。GB 42590-2023标准明确要求,所有民用无人机必须通过抗风飞行性能试验方可上市。建设具备CNAS认可资质的无人机风墙测试系统实验室,既能为行业提供权威的性能验证服务,也能为无人机研发优化提供数据支撑。由Delta德尔塔仪器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实验室团队、工信部电子五所赛宝低空通航实验室研发制造的无人机抗风试验风墙\可移动风场模拟装置\风墙装置,正成为解决无人机行业抗风性能测试难题的突破性技术。
  • 无人机抗风试验风墙:保障无人机稳健飞行的关键设施

    在无人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无论是消费级无人机的日常航拍,还是工业级无人机的电力巡检、农业植保,亦或是军用无人机的侦察任务,都离不开稳定的飞行性能。而抗风能力作为无人机飞行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与任务完成质量。无人机抗风试验风墙,便是评估和提升无人机抗风能力的关键设施,由Delta德尔塔仪器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实验室团队、工信部电子五所赛宝低空通航实验室研发制造的无人机抗风试验风墙\可移动风场模拟装置\风墙装置,正成为解决无人机行业抗风性能测试难题的突破性技术,也由此打破了加拿大加蒂诺公司设计生产的Wind-Tunnel-Datasheet抗风试验装置的技术垄断。
  • 无人机抗风试验风墙:守护“天空快递”的隐形屏障

    当无人机遭遇6级强风(10.8-13.8m/s),传统飞控系统可能因风速突变导致姿态失控。作为抗风性能测试的核心设备,风墙通过模拟真实风场环境,成为无人机研发的“刚需工具”。我国2023年实施的GB 42590标准明确,所有民用无人机必须通过抗风飞行性能试验才能上市。
  • 无人机实验室建设全攻略:从规划到落地的专业指南

    在低空经济呈爆发式增长的当下,无人机的身影愈发频繁地穿梭于大众视野。从繁华都市的物流配送,到广袤农田的植保作业,从应急救援的前沿阵地,到影视拍摄的独特视角,无人机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权威预测,到 2025 年,民用无人机产值预计将突破 1800 亿元大关,这一数字不仅是对市场潜力的有力预估,更是行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